心随花语
一花一世界,枝枝总关情。我从小喜爱大千世界中的花花草草,万紫千红,每每看到篱落水边,闲花幽草,乱石丛篁,随风摇曳,总驻足脚步,静静地去欣赏、体味,轻轻地抚摸一下花的肌肤,仿佛此时与她们有了某种心灵的交融,静静地呆上半天而不忍离去,思绪会伴随着眼前的精灵飞到了无垠的天边。四季轮回,风清雨露,或满目霭瘴,或眼前灵光,体味了什么,感悟了什么,其实多年后我也并不深深记得,但我知道释然了内心的情感,总随着一声感叹,仿佛穿越了时空的思绪一下又回到了身边。
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从院校毕业至今,伴随时光的推移,自感画技远未成熟,盲点甚多,内心焦虑陡然升多而惴惴不安,无奈,只能灯下阅文无数,砚边废纸“三千”了。由是,自感所作之画应是真性情流露,倾真心所致,率意、自然、抒情、畅神、澄怀,却苦于技不达意,如是今天这般模样了。
都说画要有“意境”,可我知道“意境”的追寻道路是艰难的,“心入于境,神会于物”。我非常欣赏“江馆清秋,晨起看竹,烟光日影露气,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。胸中勃勃遂有画意。其实胸中之竹,并不是眼中之竹也。因而磨墨展纸,落笔倏作变相,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”。看那“忽如一夜春风来,千树万树梨花开”的景象,我在花草禽鸟的形态与色泽之间“体会着生命的丰盈”,由是理解了“作画必先立意,以定位置。意奇则奇,意高则高,意深则深,意古则古,庸则庸,俗则俗矣”这个道理。
师心造化。我虽没有北宋范宽“居山林间,常危坐终日,纵目四顾,以求其趣。虽雪月之际,必徘徊凝览,以发思虑”的境界,但也略略领悟到:“前人之法,未尝不近取诸物,吾与其师于人者,未若师诸物也;吾与其师诸物者,未若师诸心”的道理。于是每每展纸,内心情愫便已跃满纸上,眼前浮现出大千世界中的各色物象,或放之千里,或见于眼前,一幅幅叠加,一个个交错,支离破碎后糅合重整,提纯凝练,仿佛间纸上满是阳光与色彩,白云与雾霭,楼宇与茅舍,流水与野舟,山花、野草、矶头、鸟儿、鱼儿……灵动可人,恍若走入了绿野仙踪般的圣界,每当这时候,总会美美的、会心的笑上一阵子,这也算是又一次与大自然又有了一次内心的交流互动吧!
上一篇:中国实力派书画名家——郭丰宁
下一篇:中国实力派书画名家——王玉林